互聯網飛速發展是近十年最大的特點,現在20出頭剛工作的小年輕的理財意識和保險意識是以前70、80后望塵莫及的。
現在的年輕人基本上小學時期就接觸到了互聯網,手機、電腦玩兒的賊溜兒~剛畢業的20來歲小年輕,就有了自己很成熟的理財觀和價值觀。
據我對身邊人的所見所聞,很多人很早就想買保險,但是他們最早接觸的都是身邊的代理人,所以保險貴是第一印象。
這里面貴的點,多數就在于‘返還’上,如果去掉了返還這個責任,很多保險價格直接去掉一個0。
要我說,別糾結了,返還就是一個雞肋,
返還=消費+投資
這里的投資收益每年也只有2%左右。你哪怕買專門的理財險還有3.0%的收益呢,為啥保障型的還要非得整個收益進去,真沒必要。
買對保險真的很便宜,想買雙襪子,必須帶一雙皮鞋當然貴了。
管保障的保險就四個:
意外險:意外死了、殘了給錢,去醫院了報銷;
壽險:死了個爸媽留一筆錢
醫療險:去醫院看病報銷醫療費用
重疾險:得了大病給你一大筆錢,看病也好旅游也好,隨你開心
我一直覺得,人這一輩子第一份保單應該是自己的壽險,爸媽做受益人,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。但如果你真的沒錢,就先管好你自己,壽險雖然很便宜,但顯然他是管別人的,不是管自己的,所以不用買。
其次是重疾險,重疾和醫療都能看病用,但兩者的性質和功能完全不一樣,醫療險純屬給你報銷醫療費用。重疾險是給你錢,避免你在看病時候沒有收入日子沒發過,也就是彌補收入損失。
剛畢業身上沒什么責任,就假裝自己還在上學不就好了。所以重疾也可以往后放一放(實在沒錢)。
第三說說意外,意外一般都是一個身故殘疾醫療的大套餐,這里面你最需要的是醫療,身故和壽險同理,所以如果兩個意外險價格一樣,一個是10萬身故1萬醫療,一個是5萬身故2萬醫療,那就先候著~
最后說說醫療,最常見的而醫療險是百萬醫療。住院超過一萬全報銷。最多能報銷一兩百萬,加上社保,看病無壓力了,現在就算是最最貧窮的人,一萬塊東拼西湊也還是可以的。
所以年輕人真沒錢,一個百萬醫療加一個意外險,意外險意外醫療部分在萬元左右就可以了。
這倆險種對于剛畢業,22歲的年輕人,一年也就兩三百塊。需要糾結嗎?才不需要!
301859個用戶完善保障計劃